查看原文
其他

刘华塘:绮年琐忆

王婵媛 李洁 黄莹 黄石档案 2022-10-15





人物小传

       刘华塘,笔名华骅,1934年生,湖北汉阳人,中共党员,高级教练。1953年毕业于湖北省实验师范,1954年来到黄石从教,1955年调入黄石体委,从事宣传、群体和乒乓球教练工作,担任群体科科长。1991年升任黄石市体育运动学校书记,1995年退休。上世纪80年代,他先后带领黄石伤残运动员参加比赛,屡屡获得殊荣,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章和证书。他对体育摄影情有独钟,多次为黄石国庆体育成就展策展布展,生动展现了黄石体育迅速发展的历程。

 追忆逝水年华

       东濒长江,北依汉水,1934年,刘华塘生于汉阳的一个普通农家,他排行老三,有两个疼爱她的姐姐。父亲读过私塾,在布店和绸缎庄当店员;母亲在家务农,做些针线活儿。刘华塘喜欢读书,却因家境贫寒没能在正规的小学就读,就跟着隔壁村庄的私塾老师学习,主要是学练毛笔字,农忙的时候帮着家里做农活,书读得断断续续,却因为喜欢,一直坚持自学。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国家百废待举,急需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新型师资力量。位于武昌的湖北实验师范学校面向所有适龄青年开放,不收学费,食宿全免,但是必须通过考试才能入学。时年15岁的刘华塘报考了普通师范科,经过严格的初试和复试被录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全国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这年冬天,学校由武昌迁往汉川县喻家集。这是一个人口不多,环境优美的小镇,镇上有一座天主教堂,教堂边有美丽的黄龙湖。学校迁来后以教堂作为校舍,为了方便学生的学习生活,校舍经过了改建,安装了柴油发电机,用上了电灯。1951年春天起,刘华塘在这里学习,直到1953年冬天毕业。之后,湖北实验师范学校迁回到武昌付家坡,更名为武汉第二师范学校。湖北实验师范的学风很盛,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开设的课程也很全面,目的是让学生具有教好小学任何一门课程的能力,除了语文、数学、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对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也很重视。比如体育课,不仅要锻炼身体,还要学会各种运动项目如游泳、体操和田径的规则和教法。在学校期间,为了配合农村土地改革运动,学校组建文工团,走进农村宣传土改政策。刘华塘是校腰鼓队的骨干,负责在演出之前打头阵。

        1953年冬,刘华塘从湖北实验师范毕业,由湖北省教育厅分配,1954年3月到黄石市中窑小学教书。刘华塘各科都能教学,体育课最受瞩目,能专业指导学生进行垫上运动。1955年,黄石市组建黄石市体育运动委员会,刘华塘被调到体委,专职从事群众体育工作。他在体委一直工作到退休,见证了黄石群众体育运动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


                     如歌青春往事

       初到体委,刘华塘被安排进行群众体育的宣教工作。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厂矿广播体操的教学推广。那时候,国家体委根据不同产业工人的劳动特点,编制了专门的工人操。比如煤炭工人操、纺织工人操、钢铁工人操。刘华塘学习所有的工人操,然后深入到厂矿工会进行教学。那时候,体委刚组建不久,只有十人不到,大家马不停蹄,上午一个厂矿,下午一个厂矿。煤矿工人学习工人操的时间比较紧张,他们平时工作在矿井里,出来浑身是汗,下班特别累,上班时间特别早,清晨就下矿,就要赶在工人下矿之前教学。刘华塘和同事起了大早,清晨四五点就去矿井口等着,在工人们下井之前教他们工人操。他回忆,那时候黄石的厂矿形成了一个风气,音乐一响,马路上、车间前,都是做工人操的工人,氛围特别好。

                                                                                                   图片来自网络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黄石体育工作以开展职工群众普遍爱好的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田径和游泳等项目为主。1955年底,全国总工会体育部成立后,各产业系统工会相继成立体育部。到1959年,在体委的指导下,黄石市厂矿、企业、机关的基层体育协会普遍建立起来,经常锻炼的职工近五万人,还出现了穆铁柱等明星运动员。1958年,刘华塘参加北京全国第二期乒乓球教练员训练班学习,回黄后兼任黄石市业余体校乒乓球教练员。黄石的乒乓球有很好的群众基础,学校、工厂推广的力度很大,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打乒乓球的人。

       1980年夏天,黄石市体委举行全市职工足球赛,中场休息的时候,刘华塘看到一个肢残青年拄着拐杖进场踢球,年轻人球场上的风采吸引了刘华塘。他记在心上,邀请年轻人去体委找他。年轻人名叫陆林,时年22岁,是银粉厂的独脚钣金工。刘华塘告诉陆林:“小伙子,我看好你,你好好锻炼,将来有机会参加世界伤残人运动会。”陆林很惊喜,似乎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刘华塘为陆林安排了专职教练,陆林进步很快。1981年是国际残疾人年,当年3月,刘华塘安排陆林参加了全市盲人、聋哑人运动会,进行了跳高、跳远、铅球、自行车四项比赛,尤其是跳高比赛中,他一跃飞过1.35米,轰动黄石体坛。

       陆林告诉刘华塘,想单腿骑行到北京,锻炼意志,壮阔胸怀。刘华塘被感动了,他联系自行车厂赞助自行车,针织厂赞助运动衫,民政部门提供帮助,新闻单位进行报道。1981年6月30人,陆林从黄石出发,日夜兼程,7月18日下午抵达北京,9月26日骑行回黄石,途经十一个省市,行程一万多里,被中央电视台报道。1982年,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伤残人运动会在香港开幕。陆林到国家体委紧急特训两个多月,于当年11月参赛,并获得蛙泳100米金牌、4×100米自由泳接力和跳高铜牌。

       陆林的成功鼓舞了黄石的伤残运动员,据初步统计,1982年至1989年的8年间,黄石伤残运动员在参加全省、全国、远东及南太平洋、国际、奥运会等12次国内外比赛中,累计有79人次共夺得金牌161枚、银牌25枚、铜牌21枚,13人次打破26项全国记录一项远东记录和一项世界记录,被时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邓朴方称赞为“金牌大户”。刘华塘和伤残人运动员之间更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娶妻生子都少不了他去捧场,他们深造学习,落实工作,了解政策,他尽心尽力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1986年,黄石市伤残人运动队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集体”称号。1986年,国家体委授予刘华塘“新中国体育开拓者”荣誉章和证书。1986年2月18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长篇通讯——“强者之歌”,讲述了黄石伤残运动员自强不息的拼搏故事,其中点名表扬了这些伤残运动员的好朋友,时任黄石体委群体科科长的刘华塘。回忆起青春时光中的这段和残疾人运动员在一起的时光,刘华塘感慨地说:“最难忘的是和残疾人运动员在一起相识相知拼搏向前的十年,他们在震撼人心的训练和比赛中表现出来的‘于黑暗中体现光明,于无声中感悟音律,于残缺中寻求完美’的人生信仰,一直在激励我奋勇前进。”

                

                     定格岁月瞬间

       2019年夏天,刘华塘将自己多年拍摄的反映黄石群众体育发展历程的老照片整理成册。这些定格了岁月瞬间的老照片,是他人生里的一笔财富。他曾先后三次承担并动手设计制作了国庆10周年、35周年、40周年黄石体育成就大展,展出中有近500多幅珍贵图片都是他亲手拍下的。

       刘华塘回忆,做群众体育工作,节假日经常不休息,需要组织全市大型活动,如元旦长跑、夏季游湖渡江等,每次活动都要留下图片作为工作记录。为了工作方便,他在体委看台下做了一个简单的暗室,自己冲洗、放大。随着市里群体活动越来越多,省市报社记者忙不过来,就将拍照的任务交给他。因为图片是要登报的,对照片的要求就比较高,为了拍出更有质感的好照片,他对自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工作需要到乐在其中,他对摄影着迷了。盛夏严寒,最大的乐趣就是关在暗室里面加班加点。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在市中心街头办起的黄石体育宣传橱窗里就展出了他拍摄的群体活动照片。他一直是《黄石日报》的骨干通讯员,《湖北日报》《中国体育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日报》《北京晚报》和《煤矿工人》《青春》《湖北青年》等报刊杂志多次发表他的摄影作品。他的照片全面展现了黄石体育发展的重大活动画卷,多次获得省市摄影比赛的大奖。1986年,黄石举行省七运会开幕式,其中有2558人表演的大型团体操《腾飞》,他是团体操创编训练组的主要成员,还拍摄了很多从训练到节目最终展现的珍贵历程。回忆这段经历,他说:“身处其中,别人拍不到,我有幸拍得到,就要记录下来,2558人的集体排练和演出啊,人生里难得有这样的经历。身处特定的历史瞬间,你背上了摄像机,就感觉到了一种使命感和责任感,必须拍下来,才不负历史,不负使命。”

       照片是直观的历史,极其忠实地保留着昨天的美好瞬间。1989年,黄石市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湖北省体育先进市”,也是当年湖北省唯一被命名的体育先进城市。适逢国庆四十周年,市体委党组决定举办黄石体育事业成就展,刘华塘负责具体筹办并编辑出版《青春常在的黄石体育》画册。在整理这些照片资料的时候,刘华塘感慨万千,他说:“因为这每一个瞬间都是我亲临现场拍摄的,它也记下了我跋涉的足迹。作为黄石体育事业发展的见证者,我感到特别欣慰。”1991年,刘华塘升任黄石体育运动学校书记,1995年5月从工作岗位上退休。退休之后,他拍摄和收藏历史记录照片。他为黄石体校筹建了一个展览室,用九大板块,120多幅照片,再现了黄石体校的发展历程。

       出生于1934年12月的刘华塘先生,已步入了人生的85岁高龄,他看起来精神矍铄,如今也爱打打太极,练练书法篆刻,还出版了自己的书法篆刻集。他从小就在私塾练习毛笔字,爱写爱画,到了晚年算是圆了梦,有喜欢做的事,内心坦荡安宁。他喜欢英国学者罗素在《论老之将至》中的一段话:“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水流得更平了。最后,河水汇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然后便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老人,将不会因害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都将继续存在下去。”

原载于《东楚晚报》2019年9月28日第12版(见报稿有删节)

往期回顾

游天民:为工人放歌六十多年

王惠中:醉心书画六十年

邵婷婷——用篮球点燃热血青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